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3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通过一起疑似葡萄球菌引发食物中毒进行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并结合检测出致病性葡萄球菌病原学分析,为下一步食物中毒处置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4789,对可疑食物及患者呕吐物、肛拭子等进行了几种常见致病原菌分离培养,并直接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E基因进行分型,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进行系统生化鉴定,并做血浆凝固酶试验。结果 在食用剩余汉堡中分离出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名患者肛拭子中分离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名患者呕吐物中分离1株血浆凝固酶阴性路邓葡萄球菌,利用PCR方法分别对其进行了肠毒素基因分型,结果显示,食用剩余汉堡中1株和2株患者肛拭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均为SEA型,为同一型;1株患者呕吐物的路邓葡萄球菌的肠毒素为SEC型。 结论 该起食物中毒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SEA型肠毒素所导致,血浆凝固阴性路邓葡萄球菌跟金黄色葡萄球菌一样,也能产生肠毒素同样具有致病性作用,提示路邓葡萄球菌不单纯只是人类皮肤共生菌,或许还跟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样具有侵袭性、产肠毒素等致病性,在进行公共卫生流行调查诊断时不能被忽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三亚市2010—2021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晚发现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降低晚发现比例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收集三亚市2010—2021年新报告的HIV/AIDS信息,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提出的5类晚发现判断标准识别晚发现者,以是否为晚发现者为因变量,人口学信息为自变量,运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发生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 三亚市2010—2021年新报告HIV/AIDS 710例,晚发现比例为33.4%(237例);第1~5类晚发现构成比分别是0.8%、59.1%、10.1%、17.3%和12.7%。2010—2021年晚发现比例由95.5%降至22.4%,呈下降趋势(χ2趋势=34.77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民族、文化程度、样本来源和确证年份是三亚市HIV/AIDS晚发现的影响因素,黎族HIV/AIDS晚发现比例为56.8%,晚发现风险高于汉族(OR=2.253,95%CI=1.361~3.67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HIV/AIDS晚发现比例为55.5%,晚发现风险是高中及以上者的1.722倍(95%CI=1.072~2.765);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和检测咨询者晚发现比例分别为63.1%和45.5%,晚发现风险均高于来源于MSM人群者(OR=5.564,95%CI=3.278~9.444;OR=2.204,95%CI=1.239~3.923);与2018—2021年相比,2010—2013年确证者风险较高(OR=2.246,95%CI=1.311~4.488)。结论 三亚市HIV/AIDS晚发现形势不容忽视,尤其是来源于咨询检测和医疗机构的HIV/AIDS,应加强检测力度,提高人群主动检测意识。  相似文献   
3.
陈海  陈霞  袁敏  朱雄  黎礼达  李欢  张利锋  龚林  李娟 《疾病监测》2015,30(2):113-117
目的 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细菌是临床可造成感染的重要条件性致病菌,本研究旨在调查和分析我国海南省临床来源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细菌对常用-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及菌株碳青霉烯酶携带情况,探讨其耐药流行性特点。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103株采集自2012-2013年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细菌进行7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收集的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细菌进行9种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的筛查。结果 103株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细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高(接近50%),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4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在20%左右;PCR检测显示有38株携带blaOXA-58基因,62株blaOXA-66基因,其中25株同时携带有这两种基因;其余7种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筛查结果为阴性。结论 本研究中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细菌对-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性较高,菌株携带的blaOXA-58和blaOXA-66基因编码的碳青霉烯酶对菌株的耐药表型有一定贡献意义,但仍有其他耐药机制参与到碳青霉烯酶耐药表型的贡献中。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 There are no convenient techniques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facial nerve injury during a course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Bell's palsy. Our previous studies found that observing the electrical response of specific facial muscles provided reasonable correlation with the prognosis of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Hence, we used the new method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facial nerve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Bell's palsy in comparison with the House-Brackmann sca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prognosis was analyzed to explore an objective method for evaluating Bell's palsy. METHODS: The facial nerve function of 68 patients with Bell's palsy was assessed with both electrical response grading and the House-Brackmann scale before treatment. Then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All enrolled patients received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with disperse-dense wave at 1/100 Hz for 4 weeks. After treatment,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fi 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ical response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r prognosis.RESULTS: Checking consistency between electrical response grading and House-Brackmann scale: Kappa value 0.028(P = 0.578).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two methods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prognosis, and electrical response grading(rER = 0.789) was better than the House-Brackmann scale(rHB = 0.423). CONCLUSION: Electrical response grading is superior to the House-Brackmann scale in efficacy and reliability, and can conveniently assess the degree of facial nerve injury. The House-Brackmann scale is suitable for the patients with mild facial nerve injury, but its evaluation quality for severe facial nerve injury is poor.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三亚市2006-2010年中小学生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三亚市2006 - 2010年报告的中小学生法定报告传染病进行分析.结果 2006 - 2010年三亚市中小学生累计报告传染病19种共1 390例,发病率为234.41/10万,4例死亡病例,死亡率为0.67/10万.发病数前5位病种依次是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肺结核;病例发病高峰分别在5月和10月,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10∶1;5~11岁小学生是发病的主要群体.结论 当前三亚市中小学生主要传染病是呼吸道传染病,控制呼吸道传染病是今后中小学生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6.
朱兰兰 《现代预防医学》2018,(19):3621-3624
目的 了解三亚市近4年生活饮用水质卫生状况,为保障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生活饮用水进行采集检测和分析。结果 2014-2017 年共检测水样1128份,合格率为87.6 %,其中丰水期合格率为 84.4 %,枯水期合格率为90.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69,P <0.05);且城市饮用水总合格率为 90.0 %,农村饮用水总合格率为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36,P<0.05)。四年间枯水期及丰水期的水样合格率,城市与农村的水样合格率,均无明显的趋势变化(趋势χ2=0.081,0.810,1.628,0.237,P>0.05)。水质不合格项主要为细菌学指标为主,菌落总数不合格率为10.99%,总大肠菌群为7.98%。经过完全处理的水质,细菌学指标、化学性指标及消毒剂指标的合格率明显高于不完全处理的水质(χ2=111.435,222.994,129.388,P<0.05)。结论 三亚市近4年间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没有明显改观,细菌学指标是影响全市水质卫生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农村饮用水的监督管理,保障居民的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我国海南省关节炎或神经性疾病患者的莱姆病感染状况,并确认海南省是否存在莱姆病人。方法 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提供血清542份,均为关节炎或神经性疾病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Fluorescent-Antibody Test, IFA)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对血清标本进行莱姆病抗体检测;并采用巢式PCR法对WB抗体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IFA方法检测血清样本542份,54份阳性,阳性率为9.96%。应用WB法对上述54份IFA阳性血清样本进行检测,12份阳性。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12份WB阳性样本,2份阳性,测序结果表明两份均为B.garinii基因型。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海南省人群中存在莱姆病。建议当地医生在诊治关节炎和神经性疾病患者时,可以考虑其是否罹患莱姆病。  相似文献   
8.
黄梅香  曾其芳  蔡畅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2):1490-1490
目的了解2009年三亚市居民户食用碘盐情况,为三亚市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9年海南省碘缺乏病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了三亚市具体的实施方案。以社区和乡镇为单位随机抽乡镇(区),和行政村及居民户用直接滴定法测定居民户盐样。以行政村为单位随机抽取行政村和居民户用半定量检查盐样。结果直接滴法检测居民户盐样300份,碘盐覆盖率为94.33%,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3.67%,碘盐合格率为99.29%。半定量检测居民户盐样4444份,碘盐覆盖率为94.42%。结论虽然三亚市碘缺乏病防治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了国家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要求,但还需加大力度提高碘盐覆盖率。  相似文献   
9.
三亚市2009年手足口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三亚市2009年报告的643例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报告手足口病总发病率为115.43/10万,病例发病高峰分别在4月和10月,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08:1,5岁以下患儿占总病例数的98.28%,其中又以1~2岁组报告病例数最多,占68.58%,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市区发病率高于农村,肠道病毒EV71阳性率44.4%。结论三亚市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的性别、年龄、地区差异,除对患儿进行积极的隔离治疗外,加强监测和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225例间日疟患者G6PD缺乏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三亚市间日疟患者对于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状况,为预防患者在服伯氨喹治疗过程中因G6PD缺乏而引起溶血反应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25例间日疟患者血液用"米基牌"定性定量G6PD比值法进行快速筛查。结果 225例患者中G6PD缺乏共19例,阳性率为8.4%;其中黎族10例,占53%;苗黎1例,占5.3%;回族5例,占26.3%;汉族3例,占15.8%;男性9例,占47.4%;女性10例,占54.6%。有23%患者怕服伯氨喹啉出现溶血,1.2%患者因服用了伯氨喹啉发生了溶血反应。结论三亚地区疟疾患者G6PD缺乏发生率较高,通过G6PD快速的筛查,及时采取适当措施,是避免疟疾病人治疗时出现溶血反应最有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